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作文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时间:2024-12-31 16:34:47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5篇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年味儿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

现在常听人提起:现在过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春节将至,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搅乱了年的声音、色彩和味道。

社会物质富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阶段,这固然让人欣喜,但物质富裕并不能掩盖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人类的需求是分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们的物质需求渐渐的都能满足了,精神需求却突然变得非常空洞。

但是,让我感到异常的是,我们的春节越发变得无人问津起来,但类似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却在中国大受追捧。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遭受抛弃,而西方节日却大放异彩?我想这与大部分中国人的虚荣心态有关,什么叫圣诞节?我们开始好奇,好奇了就开始研究,研究了就开始体验,体验后就越发的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越发的感觉到自己与国际接轨了,自己越来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论认为我们能够过一过老外的“春节”就一定是现代人了?反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度不尊重的行为。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的结晶,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的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的春节,西方国家唐人街的庆贺倒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的怀念,年节的欢乐中夹杂着淡淡的乡愁。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总而言之,春节为什么在中国越来越冷?这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民族风俗的尊重,对于自身存在的那一点点虚荣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难道,我们都搬到国外去过年?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2

在我的家乡,喝了腊八粥,年味儿也就发酵起来了。

年三十,是最红火的日子。

姥爷喜欢炸丸子。一大早,姥爷和姥姥将大火炉抬出,姥姥往火里装炭,姥爷添柴、生火、吹风。火生旺之后,姥爷上油锅,姥姥把捏好的肉丸放入油锅里,滋滋肉丸在锅里翻腾着,热油不断冒着白花花的油花,肉丸散发出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馋嘴的我偷偷捏几个放在嘴里美美地嚼几下,热热的肉丸,淡淡的香气,可真解了我这只小馋猫的馋。

下午,贴对联的事情需要我上阵。我和姨姨把买来的对联分类放在地上,哥哥和我从楼上放下梯子。区分上联和下联的事情当然是我的。我把对联一条条送给哥哥,然后哥哥贴,我招呼稳梯子。看着一副副贴成的春联,我会一遍又一遍朗读,并琢磨它们的意思。福字、车贴、出门见喜、天帝爷、灶家爷等都由我来贴。等到日落时,我们家的对联才能贴完。白色的墙壁映衬着红色的对联,给年罩上了一片喜庆的色彩。

最有趣的当属初一早上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全家会早早起床。打开门,哥哥会先点一发炮,然后扔出去,大家都叫这炮开门炮,响亮的炮声会冲破寂静的夜空,清脆的炮声会把我附近的邻居全部惊醒。几乎同一时间,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扔出开门炮。

随着开门炮声,院子里红火起来啦!我们一帮孩子会拿上一盒火柴,挨家挨户点燃年柴。然后比赛哪家年柴火焰最高。爱搞恶作剧的几个孩子还会带我们走出院子,把别院的年柴全部点着。那些被点燃年柴火的大人对我们会大吼几句,我们听也不听便跑回院子里。

初一早上吃饺子是习俗。在我们家,姥姥总会将一枚洗净的钱币捏在饺子里。姥姥说,谁先吃到了钱,谁这一年最有福气。为了争到这吃来的福气,我和哥哥总是一碗又一碗的吃,直到把肚子撑得滚圆滚圆,直到这一枚硬币的出现。

吃完饺子后,我们会每人拿一柱香开始放炮。我们会将点燃的炮乱扔,啪啪啪咯咯咯哈哈哈,村子里会传来我们爽朗的笑声。

啊,家乡的年味儿!你带给我无尽的思念。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3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伴着美好的祝愿声,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今年,我们一家人回到老家——西安,准备在那里欢度春节。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比如说:贴春联、挂大红灯笼、祭祖、点篝火等。下面,我就来说一说今年是如何体验西安春节年味儿的。

首先,我来说一说贴春联吧。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敬门神、挂年画,以此增添过年的气氛。每逢春节,古人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桃符。真应了王安石的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由爸爸来完成这个没有挑战性的任务。

再来说说挂大红灯笼吧。中国的灯笼又称为彩灯。红灯笼通常是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换上的。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大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节日气氛。我们家的这个工作由我和爸爸合作完成,爸爸爬上高高的梯子,我在下面指挥,“左边这个太高了,向下一点;右边那个灯穂没放好,要注意啊。”我在下面指挥得忘乎所以,爸爸在上面累的满头大汗。总算是过了把指挥大人的瘾。

最有意义的是大年三十晚上的祭祖活动。晚上7点左右,爸爸就带着我和妹妹还有几个哥哥姐姐去本村其它成员家里祭拜先祖。每到一家,大人们总是忙着燃香、烧纸钱、祭拜先祖。而我们小孩们则忙着抓主人准备的好吃的东西,有花生、瓜子、糖果等。一圈走下来,我和妹妹足足赚了三大袋好吃的,实在是太开心啦!

祭祖回家后,在院子里点燃一堆篝火,一家人围着篝火谈笑风生,好不热闹。火红的篝火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大年初一的早上收红包,是我们最爱的,只要我们给大人拜年,大人们就会给我们一个红包。接到红包后,我们就会躲在角落里偷偷数钱,个个都成了小财迷。

过年的喜悦,玩耍的快乐,都包含在浓浓的年味儿里呢!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4

爸爸说他们小时候的年味儿是穿新衣戴新帽;是装在口袋里的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妈妈说年味儿是蒸笼上的馒头和一锅锅白白嫩嫩的豆腐。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家家户户都准备甜甜糯糯的食物,如年糕、汤圆,送灶神爷“上天言好事”,然后开始购买年货、蒸馒头、做包子,然后就是炸丸子,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到处都是满满的仪式感。超市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人们大包小包地往回拎;大路上车水马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满怀喜悦地从四面八方奔进最温暖的港湾——家。

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对于我来说,这些就是年味儿。其实,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民俗的好机会。

年三十一大早,妈妈就叫我起床贴春联。据老人讲,今年“打春” ……此处隐藏4804个字……不清究竟是哪一家哪一户,但其中的欣喜是掩盖不住的,我走回屋帮大伯,点上两支大红蜡烛,明黄色的火焰猛地窜了上来,桌上,汤的余热还未散去,仍在咕噜咕噜冒着热气,时不时还冒上来一两个泡泡,电饭煲里煲了腊肠,热气将米饭的香气和腊肠的醇香一同带了出来,烟囱仍时不时喷吐着白烟,厨房里噼里啪啦的松枝燃烧的声音不断。

狗摇着尾巴,扑腾扑腾地小跑到桌前,眼睛发光地盯着桌上还在冒着热气,吐着白气的菜,它讨好地向我走来,呜呜地叫着,还摆摆头,示意让我给它夹菜尝尝,我则忽视它,朝外走去,天已经暗了,隐隐约约能看到几个星星,爬上房顶,嘣的一声,绚烂的烟花带着长长的焰尾,窜向天空,炸裂,迸发出无数的彩色的火光。紧接着隔壁的人又接着放,形成了烟花二重奏,这一瞬间,天空是属于彩色的。

打开电视,新闻联播正在播放,捡一个凳子,挑一双筷子,拿一个碗,坐在餐桌前,等待大家。等到大家都齐了,便开饭了,热乎乎的鸡汤加上香菇的香气,都融入到了鸡肉里,汤上浮了一层鸡油,让鸡肉变得鲜美还十分的滑嫩。还有一种叫米果的食物,又甜又粘牙,嚼两下,你的上齿便跟你的下齿连在一起了。狗穿梭在脚下,忙着找骨头,找到了,便咬得嘎嘣嘎嘣响。

吃完饭,陆陆续续洗完澡,有的人早早上床,有的人则在等待,有的人则在看春晚,这时,是寂静的,草间的蛐蛐声也没了,仿佛都在等待,等待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临近零点,我匆匆忙忙帮忙铺好爆竹,放好烟花,屋里的蜡烛也快燃完了,大家屏气凝神,等待,三,二,一,紧接着,爆竹红色的外皮伴随噼里啪啦的声音和火光在地面上炸开,这一刻,世界是热闹的,还是喜庆的。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3

我的家乡在祖国版图的最北方——黑龙江。在那里。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就是寒冬里依旧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春节了。

早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左右,大街小巷就仿佛在一夜之间融入了过年的气氛。在那两天中,人们就把去年年初腌制的酸菜咸菜沥好,买好大米、面粉。买好市场中最抢手的鱼虾肉。商场中的零食、饮料、啤酒。

二十九这天,亲人们就都到齐了,我们全家会一起去逛逛街上的小店,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

要说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和初一的光景,三十早上,我们几个孩子不管多困,都会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和大人们一起去买鞭炮,我们都知道,去的越早,就可以买到越多自己心仪的鞭炮,所以尽管在零下十几度的早晨,我们还是会一个劲儿地冲进集市,抱起自己最爱的炮竹,集市中还有干果、花生、瓜子之类的七零八碎儿,爸妈往往会让店里的伙计称上几斤。伙计见在大生意,很是热情地与我们聊起了家常,我们总会将车装的满满的,再回到家去。

吃过午饭后,亲人们稍作休息,就又为过年忙活起来了,客厅中不同的声音不停的拥入耳中,切菜声,剁肉声,揉面声,还有各式各样的笑声,我也坐在客厅中被一个个笑话逗得捧腹大笑。

夜幕渐渐降临,周围逐渐响起鞭炮声。我们正忙着洗澡出来将大红色的睡衣换上,是饺子的香味已经飘出来了,我们过年向来爱吃饺子,经姥姥之手的饺子个个都是美味至极,香醇无比,姥姥总会在不同馅的饺子里各放一个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会幸运地笑出来,因为在我们这儿吃到硬币,表示会一帆风顺的,快快乐乐的过一年。我经常吃到,也经常相信硬币会我带来运气,总会眉开眼笑。

放完鞭炮回到家,一家人拥坐在沙发上,看着春晚,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年也到来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4

新年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父亲母亲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父亲老家三王庄,再去母亲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父亲的母亲。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我们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母亲的母亲。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我们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5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过新年。前几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写作业,现在终于可以稍作休息,停下来享受一下猴年的新年。

此时此刻的我,深深的被过年的气氛包围着。

除夕夜那晚,我跟随者爸爸妈妈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味儿。哥哥、姐姐、小姑妈他们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谈。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了一会儿天。聊着聊着,新年联欢晚会就开始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顿美艳的视觉“团圆饭”。晚会上有绚烂的灯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盘盘精彩的“菜”让我们回味无穷。

单看着新年联欢晚会,我觉得还是有些无聊了,我就找出了一副扑克牌边打牌边看新年联欢晚会。我们陪着奶奶玩了一会儿接猴,奶奶也玩的很开心。

到了深夜,哥哥就陪着我们去放烟花了。我们先放了一个蛋卷是的烟花。它的烟花非常得矮,但是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接着,我们点了一个荷花型的,那个烟花点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转了起来,喷出了粉色的火焰,那个样子,真的像是荷花展开一样啊!这个烟花却是名副其实啊。接着,我们又放了一个奇幻旅程,那个烟花可漂亮了,有红的,黄的,紫的,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绚烂缤纷。最后,我们放了一个手持式的烟花,那个上说是有60 发,我就一个一个的数。哥哥说这个烟花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烟花,一个烟花可以放好长时间呢。第一个烟花,我数到了53 个,但是姐姐只数到了47 个,诶,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数错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十二点的钟声也敲响。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噼里啪啦的,一个个大的烟花也在空中汇聚出了漂亮的舞蹈,恭贺猴年的到了。这个除夕夜还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狗年里,我会更加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鑫顺语文网 www.zsstwl.com 版权所有